关键词: 天津外理跨境物流集装箱运输

厦门外理:应时而生,应市而强,应势而兴

作者:咏雯

来源:

1982年1月1日,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序幕的拉开,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厦门分公司如同一颗幼苗破土而出。40年间,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,厦门外理走过了一条在改革中起步,在开放中腾飞,与厦门特区同成长、共壮大的光辉历程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2101912.jpg


诞生


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,由于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和后来文革动乱年代的干扰,厦门港一直没有成立专门的理货机构,理货业务是由当时的厦门海运站作业组临时承办。


1976年港航合并后,成立了理货小组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特别是1981年厦门被辟为经济特区,厦门港的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。鉴于形势发展的需要,1982年1月1日厦门外轮理货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。从此,厦门港的理货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2101909.jpg


成长


厦门外理成立之初,管理制度未跟上,业务量逐步增多,作业环境艰苦,员工工作经验少、业务素质低。然而,“外理人”并没有退缩,没有彷徨,他们用创业的精神扎实工作,一方面根据公司面临的情况,制定培训计划,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,即抓好员工的内部培训,又派出大批人员到上海、烟台等港校脱产学习,逐步培养了一批作风过硬、业务熟练的理货骨干,为顺利开展港口外轮理货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另一方面,厦门外理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,做好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工作,形成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,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做到有章可循,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。


突破


1983年厦门外理首次开展集装箱理箱业务,当年理箱量3292TEU。1984年,厦门外理的理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,此后的5年间,厦门外理在生产经营中推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班组单船承包制,公司的业务逐年增长,业务范围由成立初期的件杂货理货,逐步发展到集装箱理箱、集装箱装拆箱理货、水尺公估、随船理货、货物丈量和代货主报关办理货物运输手续等诸多门类,服务领域逐年扩大。并由代表船方理货发展到接受货主和委托方理货,由港区理货扩大到港区以外的货主单位和境外理货。2017年,厦门外理营收实现破亿元。


近年来,厦门外理获得了海关总署颁发的《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证书》,在“水尺计重、监装监卸、货损鉴定、衡器鉴重、货物打尺、容量计重”等领域具备承接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资质和能力,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。同时,运用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、高效、便捷的理货服务,积极应用5G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进理货数据与代理、船东、码头等客户的信息交互,努力推进智能理货建设与码头数据融合,推动内外理业务一体化。“理货电子签证项目”和“网签平台”正式投产,解决了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外轮理货作业“零接触”的唯一短板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2101919.jpg


荣誉


积极开展“百家窗口优质服务竞赛”、“满意在港口”、“十佳理货员”、 争创“青年文明号”、争当“青年岗位能手”等活动,严格履行理货职责,公正文明理货,涌现出了以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、福建省“五一”奖章获得者黄英福,中理系统“优秀理货员”谢文峰、洪铭磊,“优秀理货组长”叶晓婷、李曹恒,中国理货杂志“优秀通讯员”林鹭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。


厦门外理的精神文明建设也硕果累累,先后获评厦门市政府口岸 “共建文明口岸先进单位”;厦门市委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;福建省交通厅 “党风建设成绩显著单位”;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三等奖;厦门市“百家窗口优质服务竞赛优胜集体";厦门市 “青年文明号”、“青年突击队”、“新长征突击队”;连续两年获评厦门港“守信港航企业”荣誉称号;2006年至2020年,连续五届获评厦门市文明单位。


2022年,厦门外理即将迎来40岁生日,回首过往,我们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,面对过去的成绩,厦门外理多的是自豪,面对未来的挑战,“不惑”之年的厦门外理,定能以其成熟、稳健、从容和所经历的磨砺,克服困难,搏击市场竞争的风浪,迎接新格局的考验。

  • END
声明: 1、凡注明“来源:物流+”的所有内容(含图片)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 2、本网转载内容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3、如因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。

{{ total }}条评论

  • {{ item.representName }}

    {{ item.comment }}
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
回到顶部